立体施治严防“带病提拔”
李波摘录整理
了解干部,体现在平时、落实于细节。只有加强对干部表现的常态化了解、贯通式掌握,才能为防止干部“带病提拔”提供可靠的事实依据
只有把干部成长全过程、工作生活各领域、思想行为各方面,都置于严格管理监督之下,才能最大限度削减干部滋生“病症”的可能性
干部“带病提拔”,是长期以来困扰干部工作的一个难点问题。尽管原因繁杂、形态各异,但根本症结在于干部“病症”。选人用人过程中,这种“病症”一旦被失察、忽视甚至放任,不但破坏干部选任的制度效力,更会影响国家治理的社会公信,甚至动摇党执政施政的群众根基。中央出台《关于防止干部“带病提拔”的意见》,聚焦干部“病症”发生的隐患空间,紧扣干部“病症”留存的关键环节,从多个维度、不同层面提出了具体要求,是防止干部“带病提拔”的“一剂良方”。作为选人用人职能部门,组织部门必须准确把握、充分运用这个“硬规矩”,通过立体施治发挥好“刚性约束”的实践效应,真正让干部“病症”无处遁形、让“带病”干部销声匿迹。
善用逆向体检,关注干部带病“风险点”。选干部用干部,聚焦标准才能画好像,察实个体才有话语权。落实德才兼备、以德为先导向,必须坚持问题意识、问题导向,善于从“带病”的可能空间入手,考准考实干部德廉情况。一方面,聚焦问题考准干部德行。通过干部述德、群众测德、谈话问德、实地察德、组织评德等多种方式,客观评价干部德行情况,真正让德成为干部选任的“硬杠杠”。另一方面,聚焦问题严把廉政关口。注意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、巡视、政法、审计、信访等部门沟通协调,全面听取各方面对干部的廉政反映,认真核查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情况,坚决不放过任何一个廉洁存疑的问题线索。
开展综合研判,织密干部带病“过滤网”。了解干部,体现在平时、落实于细节。只有加强对干部表现的常态化了解、贯通式掌握,才能为防止干部“带病提拔”提供可靠的事实依据。要加强经常性考核,定期开展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综合分析研判,通过参加民主生活会、开展谈心谈话、进行实地调研、参与重大事项督查等方式,在面对面接触中直观了解干部的实际表现。要夯实任前考察,通过深入了解干部的工作圈、生活圈、社交圈等,把评价干部的视野放得更宽、视线拉得更长,全面分析研判干部的德能勤绩廉,坚决防止考察范围局限于工作、方法止步于访谈、评价倾向于印证。
突出从严监管,筑牢干部带病“防火墙”。好干部是选出来的,也是管出来的。管理的盲区往往会成为问题的高发区。只有把干部成长全过程、工作生活各领域、思想行为各方面,都置于严格管理监督之下,才能最大限度削减干部滋生“病症”的可能性。要不折不扣落实干部管理监督各项规定,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、严的措施管理干部、严的纪律约束干部,真正做到敢抓敢管,讲原则不讲面子、讲党性不讲私情。要加强对干部的“细节管控”,对干部身上存在的“小问题”“小毛病”,该提醒的提醒、该教育的教育、该处理的处理,把管理监督措施实打实、硬碰硬地落实到位,真正让干部心有所畏、言有所戒、行有所止。
强化作风建设,提升干部带病“免疫力”。干部作风,看“小”实“大”。突出作风建设从严管理干部,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止“带病提拔”。持续深入抓好党性党风教育,把集中性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结合起来,定期开展作风建设活动,不断从思想上“除尘”、从党性上“反腐”,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守住底线。严肃党内政治生活,督促党员领导干部经常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有力武器,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,不断提高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。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,按照可执行、可监督、可检查、可问责的要求,构建科学配套的制度体系,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,彻底消除党员干部“致病”的环境和土壤。
来源:中国组织人事报